蛋白质被称为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,在诸多营养素中,它可以说是“神”一般的存在!在我们身体的构成中,如果去除全部的水分,剩下的干货有四分之三都是蛋白质。那么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揭开这位霸道总裁的神秘面纱。
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,是有机大分子,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,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,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。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,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。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,所以人体需要不断补充蛋白质进行新陈代谢,保持一个动态平衡。[1]
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与作用
1.构造人的身体: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,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;
2.载体的运输:维持肌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各类物质在体内的输送。比如血红蛋白——输送氧(红血球更新速率250万/秒)、脂蛋白———输送脂肪、细胞膜上的受体还有转运蛋白等;
3.抗体的免疫:有白细胞、淋巴细胞、巨噬细胞、抗体(免疫球蛋白)、补体、干扰素等。七天更新一次。当蛋白质充足时,这个部队就很强,在需要时,数小时内可以增加100倍;
4.酶的催化:构成人体必需的催化和调节功能的各种酶;
5.激素的调节:具有调节体内各器官的生理活性;
6.胶原蛋白:占身体蛋白质的1/3,生成结缔组织,构成身体骨架。如骨骼、血管、韧带等,决定了皮肤的弹性,保护大脑(在大脑脑细胞中,很大一部分是胶原细胞,并且形成血脑屏障保护大脑);
7.能源物质: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。[2]
缺乏蛋白质的症状和危害
蛋白质缺乏在成人和儿童中都有发生,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。蛋白质的缺乏常见症状是代谢率下降,对疾病抵抗力减退,易患病,远期效果是器官的损害,常见的是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、营养不良、体质量下降、淡漠、易激怒、贫血以及干瘦病或水肿,并因为易感染而继发疾病。蛋白质的缺乏,往往又与能量的缺乏共同存在即蛋白质—热能营养不良,分为两种,一种指热能摄入基本满足而蛋白质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,称加西卡病。另一种即为“消瘦”,指蛋白质和热能摄入均严重不足的营养性疾病。[3]
补充蛋白质的方法
中国营养学会建议,6-12个月婴幼儿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20克,18岁以上普通男性人群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65克,18岁以上普通女性人群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55克,28周及以上孕妇为85克,乳母为80克。
在摄取蛋白质的时候要遵循均衡合理的原则。对普通人群而言,蛋白质摄入足量即可,并不是越多越好。且最好是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科学搭配,可充分发挥氨基酸的互补作用。[4]
含动物蛋白多的食物:牲畜的奶,如牛奶、羊奶、马奶等;畜肉,如牛、羊、猪肉等;禽肉,如鸡、鸭、鹅、鹌鹑等;蛋类,如鸡蛋、鸭蛋、鹌鹑蛋等及鱼、虾、蟹等;含植物蛋白多的食物:大豆类,包括黄豆、大青豆和黑豆等,其中以黄豆的营养价值最高,它是婴幼儿食品中优质的蛋白质来源;此外像芝麻、瓜子、核桃、杏仁、松子等干果类的蛋白质的含量均较高。[5]
同时对于不爱喝母乳,或者母乳不足的宝宝,要及时通过补充含有蛋白质的配方奶粉进行补充蛋白质。
[1]汪家政, 范明. 蛋白质技术手册[J]. 科学出版社, 2000.
[2]马静, 葛熙, 昌增益. 蛋白质功能研究:历史、现状和将来[J]. 生命科学, 2007, 19(003):294-300.
[3]Rubinsztein, David C . The roles of intracellular protein-degradation pathways in neurodegeneration.[J]. Nature, 2006, 443(7113):780-786.
[4]王延群. 如何补充蛋白质食物才科学[J]. 烹调知识, 2016(9):22-23.
[5]佩利特等. 蛋白质食物的营养评价. 人民卫生出版社, 1984.